【暑期“三下乡”】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社会实践队赴九江都昌探寻乡村振兴的“都昌密码”
发布时间:2022/07/09 16:49:39  浏览次数: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了解农村特色产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3日至5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社会实践队赴九江都昌开展“红色走读”活动,探寻乡村振兴的“都昌密码”。

7月3日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都昌县民俗博物馆,了解都昌县的历史渊源与近几十年所发生的历史嬗变。在博物馆入口处,实践队员看着墙上陈列的都昌县老照片,发出阵阵惊叹,相较于过去,现在都昌可谓焕然一新。随后实践队员驻足细看馆内陶瓷、书籍资料和农耕器具,充分了解到都昌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实践队成员在参观馆内陈列的陶瓷与农耕器具

下午,实践队走进汪墩乡社区竹峦村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竹峦村的基本情况,增进对当地乡村振兴建设的全面认识。在走访期间,村民们热情地向实践队成员介绍村庄的基本情况,为实践队员讲述了村里各种变化,并对这十余年间的变化表示认可与满意。实践队成员结合实践及自身知识,向村民们宣传和普及防诈骗知识,并总结防诈骗的措施,提醒村民们要提高法治意识,保持高度警惕。针对村里的在家大学生,实践队成员积极地向他们讲解国家资助政策,增进他们对资助政策的了解。

实践队成员入户为村民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

7月4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汪墩乡社区湾里村产业园调研学习。通过村书记的介绍,实践队了解到产业园以茶业和果业种植为主,着力打造一条富有汪墩乡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路,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设施设备先进,逐步形成了茶园种植区、火龙果草莓种植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四大功能区,形成了采摘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湾里村的光伏发电产业

下午,实践队前往茅垅村的都昌县革命旧址参观学习,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在村干部的讲解下,实践队成员认真聆听着冯任、刘肩三、向先鹏等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感受着革命先烈不惜一切代价,用生命支撑信仰的伟大精神。随后,实践队前往后垅村参观了刘肩三教育纪念馆。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张张历史图片、一处处浴血奋战的遗址、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红军战士在革命道路上不畏艰险、敢于奋斗的精神。现年77岁高龄的刘同颜老书记,是刘肩三的长孙,他生动地向实践队讲述了刘肩三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烈士后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家风,让实践队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年轻一代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掌握知识,为民族兴旺发达做出一份贡献。” 刘同颜老书记说道。丰碑常在,英魂永存。此次红色之旅,极大地增进了实践队成员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入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队成员在后垅村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7月5日上午,实践队就汪墩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情况与汪墩乡党委书记进行座谈交流。会上,汪墩乡党委书记介绍了汪墩乡的基本情况与区位优势,讲述了乡里的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如何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等方面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交流过程中,汪墩乡党委书记指出汪墩乡正在重点打造茅垅村和后垅村,打造红色名村,树立红色品牌,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本次座谈,实践队对汪墩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领会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内涵。

座谈交流汪墩乡建设情况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们明白了乡村振兴不只是单一的政策实施,更多的是围绕本地特有资源,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都昌汪墩乡以产业兴旺为根本,生态振兴为基础,人才振兴为动力,组织振兴为保障,文化振兴为亮点,梳理本地特有的红色文化,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特有支点,诠释了乡村振兴的“都昌密码”。“我们将以此实践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步履稳健,担当青年责任,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实践队负责人龚峥感慨道。

版权所有 © 2010-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处办公室:0798-8499625 微信公众号:陶大学工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 邮编: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