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树立“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着眼长效;提升内涵,打造亮点”的工作理念,以育人为主线,以切实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为重点,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成长服务,着重基层团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我校共青团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国庆62周年、一二·九运动76周年等重要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立足时代特点,通过过专题讲座、研讨座谈、参观考察、主题团日、文艺活动、社会实践、影像展播等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2、坚持分类引导的原则,创新思想引领的有效路径。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按照四类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模式,找准工作切入点,着重解决“谁来引导”、“如何引导”的问题。
3、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青马工程”的根基扎得更加牢固。
4、深入实施共青团红网工程。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飞信、QQ群等现代信息手段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领域的应用,切实加强校团委网站建设,努力提升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能力。
5、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继续组织开展省(市)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团员(干)、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工作,深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崇德尚学,陶冶成器。
6、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切实履行共青团担负的维稳责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团学骨干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优势,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整理、研判和报送机制,密切关注青年学生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由团学组织调查、网络快速观察等多种途径构成的大学生思想状况研判体系;针对重要敏感期和重大社会事件,执行值班报告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二、大力推进综合教育,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7、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以“挑战杯”、数学建模、陶艺创作等赛事为龙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继续开展学术讲座、大学生讲堂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以项目运作、目标管理、成果验收的模式,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
9、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办好“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和“金秋社团文化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青花艺术团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坚持普遍性原则,着力活动载体设计,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贴近青年、融入青年。
10、青年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健全各项机制,规范志愿者社团的自身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志愿者注册登记及志愿服务认证工作;深入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国际陶瓷博览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11、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培训;引入SYB培训,计划两个学期培训600人,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营造校园创业氛围;邀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举办“创业政策宣讲会”、“创业导师进校园”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12、继续实施“共青团生命力”工程。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突出团支部在团的组织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团支部书记在基层团建中“关键人”的作用,将资源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全面活跃团的基层组织。
13、在团组织中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共江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共青团江西省委《关于在全省各级团组织中推进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赣创先发〔2010〕25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开展“一创二促三提高”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团干队伍建设、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及时向学校党委汇报活动进展情况,注重总结经验,培育典型。
14、以“一体两翼”的大团建模式切实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导,增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的活力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举办学生会干部专职培训班,努力打造一支“肯吃苦、能战斗、学生满意、组织放心”的学生干部队伍;严格社团活动报批手续,加强对社团财务、社团换届的监管。完善“精品社团(活动)”评选机制,对优秀学生社团予以重点经费支持。
15、加强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积极开展与青年发展、与共青团工作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加大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的力度,营造良好的理论研究氛围;进一步扩大与兄弟院校团学组织的交流,拓展共青团工作的新视野和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