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一角,总有程洋在书案前笔耕不辍的身影。在谈论起所学专业时,程洋说道:“法学从来都不是一个死板的法条学科,法律文本中的一个字可能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法条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
她直言,选择这个专业最初是因为热爱。爱它在孟德斯鸠笔下的“在民法慈母般的眼中,每个人都是整个国家”;爱它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的高声呐喊;爱它是波洛克坚持的“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四年的法律求学之路中,她说自己仿佛是浩瀚法海中的一叶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前行。后来了解越深,她心中满是对法律的敬畏与思考,在图书馆阅读法律书籍时懂得了它的字字珠玑。每每看见一条法条,她都在想,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是由怎样的血与泪浇筑而成。

(图片由程洋提供)
流连在法律的世界里,她感受到了立法者的智慧、执法者的威严、司法者的公正、守法者的信仰。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每一个公民的心里。”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有无数法律人投身其所热爱、且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国家法治化事业中去,未来,我们所敬畏的法律会走进每一条街道巷口,走进每一位公民的心中。
程洋认为她很幸运,陶大选择了她,法学系选择了她,法学选择了她。大学生活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清晨,她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努力成为国家法治建设中的一员,法律是她一生的信仰,她将坚持用信仰发光。
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程洋在大一时成为了护校队的一员。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磨炼自己,是令人大喘气的三公里,是半个小时的军姿训练,是军训直面的骄阳。大一的成长是以苦中作乐度过的,每次训练都是一次挑战。
(图片由程洋提供)
程洋在大二成为护校队组织部长,她深知作为部门负责人,遇事要多想一步,团队凝聚力很重要,思考的角度要多方面,团队成员之间要的是尊重和关心,而不仅仅是下达工作任务的机器。大二这一年成长得很快,遇到了很多挑战,有些活动的组织确实不太到位,但是她仍然有勇气面对将来,每一次都在总结反思,人生就是要勇于尝试。

(图片由程洋提供)
大三是程洋大学里收获最多的一年,她成为了校学生会的执行主席,这个角色承担的责任太重。她直言,在校学生会的工作中,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让她练就了一双观察的眼睛,学会从每一次活动中提升自己。程洋说:“感谢过去三年勇于尝试的自己,感谢遇到的每一位良师益友。”

(右二,图片由程洋提供)
三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让程洋学会了规划人生和冷静分析所处形势。正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诸实践,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早起。她喜欢早上从宿舍楼走出来时,阳光穿过树影照射在脸上的感觉,那是六七点钟的朝阳,也是一天的好兆头。她喜欢晚上图书馆整点的鸣钟声,仿佛在提醒她,这一个小时,过得很充足。她喜欢暑假的傍晚和朋友从图书馆出来时遇见的日落与霞光,那是一天劳累的强心剂。
人生是一场淬炼品格的旅程,唯有秉持自律自强的品格与永不言弃的信念,方能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感恩过往的每一段经历,正是这些历练铸就了今日更加坚韧、从容的程洋。展望未来,程洋将心怀朝阳之光,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以积极心态拥抱人生的每一次挑战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