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委学工部 、团委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100讲,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等内容进行播讲。
主讲人:吴强
吴强,男,中共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获江西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高校宿舍管理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辅导员。
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现在展示给大家的这部影片叫《那时风华》,是以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感人事迹为基础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讲述了一段热血青春在冰雪荒野蒸腾的震撼传奇,吟唱了一曲人性与自然不断交锋交融的心灵交响,歌颂了一阕在塞罕坝高原上嘹亮传唱的英雄史诗。
三代人,59年,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用青春与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 创造奇迹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垦荒、大肆砍树,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北京城。
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下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听党召唤,不辱使命。尽管条件艰苦,却未挡住一群年轻人勇于担当的步伐。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奔赴塞罕坝,与当地林场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创业队伍,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
艰苦创业 接续奋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力量,也要靠精神力量。“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建场初期,塞罕坝气候恶劣、沙化严重、缺食少房、偏远闭塞,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3.3摄氏度,年均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塞罕坝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种下了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幼苗,让绿色在高原荒漠生根、蔓延。
绿色发展 赓续传奇
59年来,塞罕坝的创业路,是播种绿色之路、捍卫绿色之路,更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
塞罕坝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其成为了珍贵、天然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塞罕坝不仅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林场建设者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提到:“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同学们要深刻领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葆一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主动去除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骄傲浮躁的“杂质”,在干事创业中学会沉淀自己,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品格,锻造“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甘当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螺丝钉”,在无私奉献中升华人生境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