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 | 第69讲:探月精神丨揽月而归,踏梦而行
发布时间:2022/11/23 16:11:10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委学工部 、团委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100讲,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等内容进行播讲。

主讲人:朱姝妍

  朱姝妍,女,汉族,中共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2018年7月担任辅导员以来,荣获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校团干教师微团课大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先后荣获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干”、“优秀班主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持校级课题3项。
探月精神|揽月而归,踏梦而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相信这些诗句大家都不陌生。古人很早就对月球有了很多遐想,他们用月亮寄托理想,表达思念。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用“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总结了探月精神,勉励航天工作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探月精神,既拓展了新时代航天精神的内涵,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根本性价值既属于中国航天人,也属于全体中国人。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又一成功典范。中国是火箭的故乡,中华民族也是最早怀揣飞天揽月梦想的民族。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为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的批示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而梦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追逐的脚步不停歇, 梦想才能照进现实。在中华民族“敢上九天揽月”的追梦征程中,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和地球的距离突破1亿公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体。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令国人倍感自豪。这些成就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继续弘扬探月精神,让中国人的足迹抵达更加浩瀚深远的星辰大海。

版权所有 © 2010-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处办公室:0798-8499625 微信公众号:陶大学工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 邮编: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