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委学工部 、团委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100讲,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等内容进行播讲
主讲人:李志科
李志科,男,汉族,中共党员,助教。景德镇陶瓷大学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团总支副书记。2018年5月起担任辅导员至今。先后获得校2020年度优秀班主任,2018、2019年度综治先进个人,2020年度宣传先进个人,2021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2019年两次获景德镇陶瓷大学微团课团干组三等奖。
新时代北斗精神:
攻坚克难成就卓越之路
北斗星,自古为人们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我国以“北斗”命名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中国科技与浩瀚宇宙的时空接力。
从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建设,到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历时26载,我国终于自主建成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性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更为世界贡献出了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
这背后,离不开30余万科研工作者的上下求索,也正是他们用坚韧的意志,培育出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的腹地,大地开始颤动,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奔向太空。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部部署完成。同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仪式上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一刻,标志着我国真正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刻,更意味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北斗卫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1993年初,我国卫星设计总体方案终于敲定,千呼万唤的北斗卫星在这一年初步确定了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于在神州大地正式启动建设。20年岁月如梭,到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到2003年,北斗一号导航系统终于建成。这一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调动千军万马,经历千难万险,付出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千秋万代”。从1994年到2020年,历时26载春秋,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为世界贡献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
北斗系统的缔造,离不开背后30余万名科研人员的钻研与探索,也正是这26年来日复一日的攻关克险,才培育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时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的谢军,就是北斗精神的实践者之一。1982年,谢军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30多载岁月,他与北斗团队的所有工作人员一样,把执著和热情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如今,站在科技的浪潮上,回顾中国北斗导航卫星走过的历程,可以说,在国际导航竞技场上,中国北斗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探索、钻研、建设、发展之路。诚如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所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